
作为“六江之源”,我市有着丰富而优质的水资源。在最新公布的全省设区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位居第一,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但目前,我市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1%左右,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吴积雷委员将其中原因总结为:价值转化模式单一、产业融合程度较低、衍生产品缺乏品牌。
“丽水因水而名,理应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资源的大工业化开发利用是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优质资源价值转换的主要途径。” 吴积雷建议,要写好“水经注”,真正实现“生态水”转化为“财富水”,就要“五管齐下”。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尽快完成全市水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各县(市、区)在总的指导下,规划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特有的发展资源,对现有的水经济产业发展作全面了解,挖掘或培育产业融合点,做好产业地图,为大企业引进预留发展空间,建设可以集中容纳水制品整体产业链平台。
二、多措并举发展水经济。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水科技研发机构,孵化一批水经济市场主体,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水产业、水产品,构建水经济创新发展链条;大力发展“水+全域旅游”“水+绿色工业”“水+现代农业”等水经济。
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建立一支既熟悉丽水水资源情况、了解水制品市场、又懂招商的队伍,专人负责,锲而不舍地开展水资源招商工作。发挥全市在全国各地招商队伍的作用,以水为媒,以水聚财,以资源引品牌,以资源换资本,实现涉水大企业、大集团在丽水集聚。重点引进行业的龙头企业。
四、积极培育自建品牌。政府牵头水利、环保、质监等部门,对区域内的千峡湖、云和湖、龙泉溪等大型水库、河道的水质、鱼类品种进行评估,可借鉴千岛湖有机鱼标准出台我市水产品等级标准,为市场销售提供数据。培育水产品自建品牌。从当前来看,丽水山耕主要在农产品上,水产品未有全区域性的品牌,由于生产主体弱,建议由政府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或者对已有的“丽水香鱼”品牌加大宣传力度。
五、全力做好配套建设。做好重点水源的水质检测工作,加快推进滩坑引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瓯江航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