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溪堰大洋路段 记者 陈炜 摄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自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党群万众一心,共同治水。
好溪堰一度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备受诟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总工程师楼激扬告诉记者,2014年3月开始,他们在好溪堰沿线设置了14个监测点,每月进行水质检测。刚开始的时候,除上游监测点一直保持Ⅲ类及以上水质外,中下游各个监测点的总磷、氨氮、高锰酸盐三个水质指标数值都超标几十倍,14个监测点中有9个点是劣Ⅴ类。
两年多的励精图治,换来的治水成效有目共睹。我们欣喜地看到,好溪堰这条曾经黑脏臭的内河已取得脱胎换骨的变化,河干净了,水变清了,鱼回游了,沿河环境变美了,群众满意且主动参与治水。
现如今,走在好溪堰沿线,河道内已基本看不到垃圾,河段已基本闻不到臭味。清澈的河水,嬉戏的鱼群更是直接反映出了水质的变化:好溪堰上游水质已达Ⅱ类水标准,中下游水质也由劣V类达到V类水标准、Ⅳ类水标准,有的甚至达到了Ⅲ类水质的标准。
好溪堰水系经过整治,总体水质和大部分河段水体状况都得到了明显好转,但在末端的海潮河、梅山中学、厦河湖段这三个河段,水质仍然较差。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河段周边老小区改造和雨污分流工程仍在推进中,没有全面完成,平时仍有大量污水排入河道;二是这些河段处在城市内河末端,河道形态简单,水位平时与南明湖水位持平,水体流动性差,河段自然净化能力基本丧失。
好溪堰水系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礼军告诉记者,目前好溪堰水系只剩下最后2、3个劣Ⅴ类监测点,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下步将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着手,采取三方面的措施,分别是开展实施海潮河治理工程,对海潮河全面清淤、建生态堰坝、增设增氧曝气机、水生植物等方式,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科学调水,加大生态流量,确保年底明星湖、寿元湖两湖蓄水,实现水质连通,科学调水,做好活水进城这篇文章,增加水体流动性;加快推进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从根本上提升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