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红绿融合 共同富裕”视觉大赛暨丽水行活动启动。6月18日根据活动安排来到了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景宁作为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境内有河道600余条,总长1800余千米,水资源丰富且优质,年均水资源总量为17.0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6万立方米,为省人均占有量的10.06倍。全县16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Ⅰ类、Ⅱ类断面比例为100%。
“在优良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巩固水生态优势,并将其转换为发展优势,成为景宁这个‘生态优等生’的重要议题”。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景宁跳出传统治水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盘活“水动能”、提升“水标准”、激发“水优势”、开发“水文化”等举措,创造综合效益,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水工融合”盘活“水动能”,释放绿色生态能源。景宁利用天然水域落差及水源优势建设生态水电站,发展小水电经济。作为“中国农村水电之乡”,景宁可开发装机容量达57.04万千瓦,约占全省的1/10。
近年来,小水电年均产值近5亿元,上缴各类税费7200万元,税费收入占县级财政收入的8%。同时,通过小水电清理整改,景宁逐步建立了水电生态运行模式,实现了全域小水电站的绿色转型,推进水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农融合”提升“水标准”,增强农业质效。依托“景宁600”农产品品牌平台,景宁通过加大地表水治理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强化优质水利供给,提升灌溉水质标准及供水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灌溉水源、高效培育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区。
目前,全县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5个,建成高标农田11.1612万亩,创建高山生态精品农业基地约9.73万亩,实现农产品平均溢价28%,年均产值达4.31亿元。
“水渔融合”依托“水优势”,打造渔业产业。依托高山冷水资源优势,景宁加强技术扶持和增殖放流力度,探索“稻田种养”“茭鱼共生、茭鳅共生”等互利共生模式,发展壮大渔业产业,实现渔业生产和水资源保护“双赢”。
目前,景宁全县增殖放流年均1500万尾,培育有12个优质鱼种,渔业总产值年均5000万元。同时,探索渔业经营链条产业模式,如每年春季举办垂钓节,开展集民族文化展示、水上运动、生态观光、亲水休闲旅游、垂钓体验于一体的滨水活动,发展综合型水渔产业。
“水旅融合”深耕“水文化” 创造生态经济效益。景宁加大对水域沿岸的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深耕“水旅”文化资源,推进休闲康养项目孵化,培育水旅融合发展经济带,还培育了一批水文化产业。
全县打造完成畲族廊桥、《千峡湖》歌舞剧等水生态文化产品45个,建成沿河民宿经济带3个,年均接待游客298万余人,直接营业收入达2.1亿元,景宁县功能齐全的休闲康养综合体——畲乡绿廊水利风景区,成功评选为浙江省“十大经典绿道”之一,年吸引游客量约达135万人次。
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