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风云浙西南,红绿总相宜
全国媒体聚焦丽水红绿融合共富密码
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
“红绿融合 共同富裕”视觉大赛暨丽水行活动
近日隆重举行
▲ 全国知名媒体见证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红绿融合 共同富裕”视觉大赛暨丽水行活动启动
来自全国36家媒体近80名总编、记者,扛着“长枪短炮”,走进秀山丽水,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绿色生态律动,感知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脉动,倾听红绿融合、迈响共同富裕的铿锵足音。蚌埠日报社作为受邀媒体参与了此次活动。
这是一方红色热土,曾经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给丽水留下了深深印记;这是一座生态之城,悠悠八百里瓯江山环水绕,成为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红色根脉,是丽水的底色。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采访团一行追寻革命先辈在丽水留下的红色印迹。丽水是浙江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1927年1月建立了党在浙西南的第一个组织——中共遂昌支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丽水创建浙江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全市现存革命遗址533处,数量位居浙江首位。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缔造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闪烁着红色光芒。
▲ 采访团探访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 采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绿色生态,是丽水的本色。好山好水好空气,采访团无不感受到“秀山丽水、天生丽质”的本色。丽水陆域面积浙江省最大,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森林覆盖率达81.7%,被喻为“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绿谷”。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3项联合国、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东地区古村落数量最多、风貌最完整的地区,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丽水深化“红”“绿”融合,打造共同富裕的老区样板,红土地展现别样魅力。
山水淘“金”,激活“共富基因”。丽水拓展以“丽水山耕”为品牌的品质农业、以“丽水山景”为品牌的民宿产业、以“丽水山居”为品牌的品质旅游、以“丽水山泉”为品牌的水资源开发等“山”字系品牌,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绿色崛起,丽水正踏浪前行——
行走在莲都区古堰画乡、红绿融合典型示范村——景宁“中国畲乡之窗”大均乡和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缙云仙都景区,采访团通过听讲解、看现场、深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丽水“红绿融合”发展的共富鲜活案例,一幅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场景扑面而来。壶镇镇联丰村从“花样联丰”创建入手,发动农民种花、整治环境,进行美化、亮化。每季度一评比一奖惩。同时又谋划了万莲花海、卡丁乐园等项目,年为村集体创收260万元。实现了从“脏乱差村”到“花园村”“网红村”的最美蜕变。在与笔者的交谈中,一位老奶奶自豪地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村子变得这么好。大均乡等实现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 采访团采访莲都区古堰画乡
▲ 畲乡景宁以党建引领红绿融合共富
▲ 采访团在景宁生态示范点实地体验畲乡婚嫁表演
▲ 网红村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处处有花,家家是景
▲ 缙云仙都风景名胜区,峰岩奇绝、山水神秀,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全年美景皆可入画,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轩辕祭典。
永做挺进师,建设新丽水。丽水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探索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径和“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革命老区焕发勃勃生机,创新动能澎湃!
▲ 采访浙江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在缙云机床小镇,体验国内顶尖技术水平的“消音室”
丽水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在提质增效中加快成型,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合成革、滚动功能部件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成为省级样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头部”企业,以及高端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落户丽水。丽水红绿融合成势壮大。2021年,丽水GDP达到171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3%。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3259元和26386元,分别增长9.7%和11.6% 。
▲ 采访浙江锯力煌工业科技股份公司锯博物馆
赓续“红色血脉”,探寻“红色引擎”。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报业协会、中共浙江丽水市委宣传部、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主办,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
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