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根据地的地级市。这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绿色生态环境,也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红色革命精神。
近日,2022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红绿融合 共同富裕”视觉大赛暨丽水行活动在丽水市举行。全国36家媒体单位聚焦丽水,重走浙西南红色革命路,金华日报社应邀参加活动。
采风期间,记者先后前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古堰画乡、景宁畲族自治县党群服务中心、“中国畲乡之窗”大均乡、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壶镇镇联丰村、缙云机床小镇、缙云石宕、缙云仙都景区等地,深入了解丽水“红绿融合”发展的共富鲜活案例。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
绿色生态
接天莲叶无穷碧
山是浙江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丽水是全省生态屏障、大花园建设核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1.7%,是名副其实的“浙江绿谷”,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之一、“丽水之赞”光荣赋予地。
古堰画乡
八百里瓯江,一边是古堰,一边是画乡。走进古堰画乡小镇,一眼便被村口的古樟吸引,历经1300多年,仍旧枝繁叶茂,不愧享有“华东第一美樟”的美誉。
古堰画乡一名从何而来?“古堰”指的是北岸的堰头村,这里有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的水利灌溉工程——通济堰,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利设施之一,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2014年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古堰画乡
“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的桨声帆影,烟雨尘印,吸引了一大拨丽水本土画家,他们走进自然,以画笔记录一山一水,形成了自成一派的“丽水巴比松”。“画乡”由此而来。
采风期间,正值江南烟雨时节,只见远处山间烟雾缭绕,近处香樟古埠、碧水白帆,为古堰画乡更添一份诗意,体现了生态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小镇内画廊、民宿等各类商铺林立,还有很多具有浓郁乡愁气息的特色民宿。据当地导游介绍,古堰画乡每年接待写生创作人数超15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小镇上的民宿时常一房难求。
古堰画乡
近年来,古堰画乡小镇立足生态禀赋,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让好山好水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这点,从一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8年,小镇核心区居民人均收入从4325元增至4万元以上,增幅近10倍。
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
中国畲乡之窗婚嫁表演
绿色生态是丽水的自然本色。一直以来,丽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如今,丽水正不断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引领丽水发展模式和路径深刻变革。护绿添彩、点绿成金、化绿出新,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红色根脉
映日荷花别样红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也是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根据地的地级市。1927年1月,这里建立了党在浙西南的第一个组织——中共遂昌支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丽水创建浙江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丽水一度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丽水是浙江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
艰苦卓绝的浙西南革命斗争,赋予了浙西南革命精神意蕴丰厚而又历久弥新的深邃内涵: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是浙西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生动地诠释了党的初心使命。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红色根脉是丽水的精神底色。2019年以来,丽水组织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坚决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红色文化,让优秀革命传统在丽水大地生生不息。
18.02万名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深受洗礼,250万人次群众参与其中,浙西南革命精神成为新时代丽水人砥砺奋进的精神动能,全市各项事业也得到加快发展。2018年至2021年,丽水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投资、消费、出口、财政总收入等多项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畲乡景宁党群服务中心
长期的革命斗争也在丽水留下了宝贵的党史胜迹,如何守护好“红色根脉”是时代重任。为此,丽水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利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丽水区域特色的红色资源价值转化之路: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市级地方标准,实施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创成示范乡镇28个、示范村87个,打造百个红色美丽村庄,推动一批红色旅游小镇加快发展,提升百条红色研学线路、十条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如今,曾经“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红色乡村,正驶入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红绿融合
千里莺啼绿映红
采风中,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联丰村也是丽水“红绿融合”典型示范村。步入村庄,一步一景,一景一花草,美丽乡村已然照进现实。
据了解,联丰村是革命老区村,村民多以编草席为副业,所以该村也被称为草席专业村。然而,2019年,联丰村村集体收入仅为12.9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8.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万元。
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
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说,村庄环境也令人堪忧。是继续保持现状,还是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联丰村选择了后者。
2019年,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联丰村从“花样联丰”创建入手,发动每名党员带头种花,从而带动全体村民种花养花,美丽环境得到了迭代升级。
此后,该村又谋划了万莲花海、卡丁乐园等项目,将美景真正转化为“钱”景。“营业至今,已吸引游客15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260多万元。”联丰村党支部书记楼干强说。
缙云石宕
这是丽水“红绿融合”奔共富的一个重要缩影。近年来,丽水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通过推进红色资源多渠道、多方式与绿色产业融合,激发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能,致力于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服务并统一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其中,生态价值量化是推动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红色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丽水全市上下全面奏响“丽水之干”最强音,推动GDP(地区生产总值)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转化效率持续较快增长 ,以“绿起来”首先带动“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
缙云机床小镇
高质量绿色发展潜能也因此被激活。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丽水市累计完成各类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5679宗,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2021年,浙西南革命老区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3年位居浙江省第一,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连续6年位居浙江省第一。
目前,丽水正在梳理革命遗存保护展示工程、红色村镇提升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共76个项目,总投资373亿元,进一步助力革命老区激发生态优势。
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