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和用好红色资源就是对民族精神的递延。一件打满补丁的旧睡衣、一根用过的扁担、延安的窑洞、“半条被子”的故事等,无一不彰显着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这些红色资源,既像一块块时空穿梭仪,引领着我们走入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也像一座座时代的丰碑,激发着我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我们要用红色资源教育熏陶青少年,播撒奋进的种子,使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精神代代永续,让青少年努力成为担当时代重任新人。
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青年一代最大的资本是“敢闯”。一个昂扬向上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唤醒年轻心态,不仅需要青年人精神振奋,更离不开用红色文化教育青少年,用好红色文物,讲好红色故事,用鲜活的事例、感人的事迹,用思政课堂讲透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之情,增强青少年奋发奋进之力。在红色资源中感悟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格力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意志,砥砺初心、赋予使命、端正价值观,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让红色文化润泽心灵,夯实教育载体,激活红色记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激活红色基因,就是要把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传承好。传承红色基因,就要加强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成为年轻一代的精神图谱。纵观历史与现实,青年一代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把志向与地方的发展有机契合,才能大有作为。理想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才能绽放出青春的光芒,青年向上,才能推动时代向前。这不仅增长青少年的历史知识,更增进了情感认同,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让红色记忆代代传承,红色火炬才能越燃越旺。任何一处红色资源皆有故事、有细节、有精神,体现着党矢志为民的初心使命,见证着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用好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观看红色影片、传唱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等方式,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参与度;观一处基地、讲一个故事、作一场讲解、写一份心得,让红色旧址成为思政“教室”,让革命史料成为思政“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教师”。在耳濡目染中树立理想、砥砺品格,不断厚植青少年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从红色资源中为青春赋力,让更多“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让青少年在红色文化中感悟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转化为心底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