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挺进师走的是深山小路,渡的是河涧险滩,而今天全体丽水人面对的是转型的“攻坚期”、改革的“深水区”。今天的丽水已然站在了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历史关口,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用浙西南革命精神这一最是丽水本土的精神,为“丽水之干”这一专属丽水的具体行动注魂、赋能、立根。 通过大力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如今,红色精神深深植根丽水大地,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处州儿女的血脉。在前进的道路上,这股力量战胜了越来越多的“艰难险阻”,越来越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不断以“丽水之干”的磅礴伟力,开辟出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境界。 干出担当新面貌 要问这一年,丽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焕然一新。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丽水党员干部一刻也不敢懈怠,他们从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汲取精神养料,无不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付出,践行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勇气担当。 这份勇气担当体现于,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一种永不懈怠的自我革新。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动力,引导党员干部满怀豪情、务实奋进,勇立全市高质量绿色发展潮头。青田县以项目攻坚作为弘扬革命精神、锤炼干部作风的主战场,严格落实“一线巡查、现场办公”等制度,挂图作战、倒排时间,集中力量攻坚破难。1—4月,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19个市级重点项目均符合时序进度,3个项目超时序推进。 在庆元,这里的党员干部高举精神旗帜,以落实“庆元七条制度规矩”去对标,形成以干得助、大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他们大力倡导浙西南革命精神“庆元精神”中蕴含的精诚团结,县领导不分一线、二线,乡镇(街道)、部门干工作不分重点非重点,建立“5+5”指挥体系,抽调300余名干部集团作战、集中攻坚。 他们深入开展“351服务行动”,以100个“兵团”,开展“五下基层”服务1000余件实事。 在遂昌,通过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围绕“生态工业、全域旅游、精美城乡”,遂昌坚持以实干实效为导向,着力推动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领导干部带头担当作为。由此,衍生出了切实有效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以及独树一帜的“百名局长帮百企”的遂昌现象。 干出亮眼新业绩 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必须致力发展。这一年,红色资源价值加速转化。通过加快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精神动能和产业发展动能转换、转化路径,谋求红色资源和绿色发展、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深度融合和价值实现,能有效增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在莲都,围绕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和全省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依托红色资源,正在编制《莲都区浙西南革命精神传承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报告》,梳理出红色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34.3亿元。 在龙泉,依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优势,以融合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推动“红绿”深度融合发展,以“丽水之干”推动龙泉高质量绿色发展赋能。根据龙泉红色资源特点和区域分布情况,龙泉全市域统筹规划布局,聚力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区”“经典文创聚落区”“美丽经济先行区”。在此基础上,龙泉建立革命精神传承及红色资源价值转化项目库,涵盖红色产业培育壮大等五大类31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 干字当头,丽水党员干部深知,唯有发展才能破解制约丽水发展的“瓶颈”,进而以发展之力蓄积突破之势。 景宁雁溪乡是典型的偏远乡镇,这里村庄空心化严重,很多土地也撂了荒。面对当前发展瓶颈,雁溪乡党员干部积极引入客商,组织大规模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产业种植,让沉睡多年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求是挺进,给我们指明了‘怎么去干’的路径,上下求索,只管奋斗,无问西东。”雁溪乡乡长熊焕说,雁溪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都处于劣势,但“求是挺进”的精神属性驱使着雁溪依托现有条件,不断深挖自身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克服一切阻碍和困难补齐产业短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干出群众好口碑 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到企业,从老人到孩童,丽水干部的奋斗精神,彰显着对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深沉关爱,点点滴滴,情真意切。 这一年,干部争当“店小二”已在全遂昌形成共识,带头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一站式审批、跟踪式联系、保姆式服务……遂昌上下人人争当“店小二”,沉下身子精准服务,以干部服务的“加法”做起了项目引进的“乘法”,一大批“大好高精”项目纷纷落户遂昌。 “‘最多跑一次’跑出了效率,更跑出了生产力,我们在遂昌投资创业更有信心了。”提起遂昌“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企业带来的便利,浙江俊企不锈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建敏赞不绝口。 除了精准的服务,丽水的党员干部明白,只有通过巧干实干苦干地去发展一个产业,才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让人民群众更具幸福感。 云和县石塘镇小顺村,是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全市上下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当下,这里的干部带头干,先做先行,通过挖掘和整理抗战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今年“五一”小长假,小顺村每日接待团体游客35批,共接待游客4.2万人次,红色食堂日均营业额突破1.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感谢小顺村的党员干部,让村里原本走下坡的民宿农家乐也跟着红色教育、红色培训红火了起来。现在,我们对小顺的发展信心越来越足了。”小顺村村民刘凤仙说。 红色精神是缙云大源镇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地开展系列工作的致胜法宝。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由党员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形成党员参与、群众响应的共建氛围。原本破旧的老市场变成了“百寿园”,镇干部在巡查时候,几位在百寿园休憩的年迈老人对他们说:“小伙子,你们把这里改造得这么好,我们不打扮打扮都不好意思出来了。”(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刘斌 叶礼标 陈雅雯 吴丽萍 叶炜婷 通讯员 孙丽雅 吴卫萍 洪凯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