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网络大讲堂 > 普及读本  正文

[音频]听读《学习读本》 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二十三)

丽水网 - 来源: 莲都宣传   发布时间:2019-03-27 10:01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W020190228720522015600.jpg

  中共莲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加慧


  随军教导团附地雷挨丝炮[11]队,在正西沿马路两旁布置适当的地雷与挨丝炮,如未发现我主力埋伏于两旁,直待敌人进入火网内,才采取一致的动作给敌人极大的杀伤;否则需待主力打响后,才从正面动作。十九师埋伏于左侧翼的第一线,主要的任务是:正面或廿师或廿一师打响后,十九师应以全力截断敌人的归路;另方面如敌向太平县溃退时,十九师应以主力尾追该敌。廿师、廿一师则集结于十九师的右翼。他的任务是:如敌人向正面前进而未发现我主力时,直到我正面部队接触与沿马路之地雷挨丝炮爆发后,二十师、廿一师即同时出击消灭敌人于黄山脚附近。当我部队布置完毕后,约上午十时光景,敌之先头部队向两边用威力搜索前进,余则行进间停止休息。此时我高级指挥员已饬各部待敌行进时才开始动作,不料部队走火三枪,引起敌人注意,于是敌人立即集结部队并加派部队占领沿马路的阵地。此时我廿师及廿一师不听军团号令,加之出击动作不一致,结果十九师只用兵力一个连,廿师及廿一师由于野战经验太差,动作又不一致,而影响整个的战局,这一十分有把握消灭补充王旅的战斗,竟形成对峙的战局。特别是在此次战争中,极大部分的主要干部负伤与阵亡,如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即前七军团军团长)负伤,但伤过重,经数日后光荣的牺牲了。政治部主任刘英同志亦负重伤,乐同志因愤主要干部负伤过多,竟带保卫队一排人向敌反攻而胸负伤。廿一师政委负伤、师长阵亡[12],军团保卫局长周群同志亦于分水之役负伤截去右脚。正因为如此,到谭家桥战斗后,全军党政军的工作处于停顿的状态,以致作战的意志大为削弱,特别是刘畴西同志作战决心不果断,军事行动迟慢,致引起极大多数红色指战员的非常不满,甚至有痛哭军团长不愿作战的表现和议论。兹将此次战斗为何不能争取胜利及其主要原因特作如下的概括:

  1.轻敌的观念:当时在部队中是普遍的现象,认为补充王旅是不经一击的部队,不是我们的敌手,以致骄傲自满和轻敌,这是兵法上说的“骄兵必败”的教训。

  2.动作不一致,尤其是不服从军团号令致遭敌各个击破,这证明服从命令听指挥是革命军队战胜敌人的主要条件之一,否则不但不能战胜敌人,而且会吃亏以至于自我灭亡。

  3.当敌人业已占领主要阵地,且我主力已退出战斗,凭着几个干部一时的热情反突击,这不但不能解决战斗,同时使自身[遭受]损失是不应该的。当时先遣队几个主要干部的负伤与阵亡,大部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所遭受的损失。

  4.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这在红军政治工作条例里业已指出了它的重要性。但先遣队自谭家桥战斗后,虽然当时军团政治部有聂洪钧同志代理主任,涂振农同志为副主任,然而当时对部队中的政治文化教育几乎处于停顿的状态,特别是没有抓紧[总结]谭家桥战斗的经验与教训,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解释说服工作和动员工作,致使先遣队自谭家桥战斗后,士气一天天的低落,这将成为历史上的教训。

  5. 当时对于廿师与廿一师战斗力的估计是有不够的地方,特别是红十军野战经验的差,经不起敌人的反冲锋和持久的战斗(因为红十军过去都在苏区内作战,对于使用地雷挨丝炮是有它独特的经验的,但野战经验却很差),但在谭家桥战斗中,军团首长认为廿师廿一师比十九师战斗力强的估计是不合乎事实的。十九师不仅在中央苏区有长期的野战的经验,而且它经过了北上抗日的长期锻炼,它那种英勇斗争的牺牲精神与刻苦耐劳的作风,不但值得学习而且应该发扬。

  谭家桥战斗后,经陶村附近,翌日与敌人一团人遭遇,本可一举而消灭其全部,由于军团长刘畴西同志加油式的用兵(先用一营,打不过再用一营),结果,不但未能将敌人迅速的消灭,反而遭受到诸多不应有的损失,以致影响战士们的不满和士气的降低。此时引起了许多负伤的干部从担架上跳下来,要求率领战士们一同奋勇杀敌之举动。但由于主要负责者没有作战的决心,终于自动退出战斗。当晚商讨中央及军委的命令和指示。当时中央及军委给先遣队的命令和指示是:

  A. 先遣队应立刻克服和纠正没有作战决心和斗志的倾向,特别是要从党的工作与政治教育上去着手,否则中央和军委给予先遣队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

  B.先遣队应派一个得力师,酌量的派遣工作人员与适当的配备干部到达浙江长期行动,号召与组织广大的人民一致进入抗日阵线,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发动广大的民众,改善民生,巩固与扩大自己的部队,一直到创立革命的根据地,同时应与中央军委及政委会保持密切的联络。

  C.除充实皖南独立师外,应留两团以上兵力依靠皖南党与群众的力量,坚持该地的斗争与不断的号召和团结一切反日反帝的力量在自己的周围,作继续不断的坚持斗争。

  D.其余的部队回闽浙赣原来的基本地区整顿休息,提高部队中[的]战斗情绪与加强部队中党与政治工作,坚决而又顽强的保卫革命根据地。

  E.中央及军委责成政委会在部队中开展由上而下的[反对]不愿在白区行动与缺乏作战意志的斗争,提高全体指战员胜利的信心与发扬应有的自我批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从党的工作与政治教育上着手,使先遣队迅速的克服和纠正今天存在着的不良现象与倾向,而特别[要在]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与战斗中来表明自己是先进的、有组织的、守纪律的抗日反帝与土地革命斗争的模范者、号召者与组织者。

  当时接到中央与军委指示后,讨论时有两个争论:甲、大部分同志主张立即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分头出动,粟、刘到浙行动;方志敏同志等回闽浙赣基本地区;乐少华、刘畴西等同志率一师留皖南行动,其余部队随方同志回基本地区。乙、少数同志主张暂不分开,统回闽浙赣基本地区,将部队整理、训练与重新配备干部后,再行分开。由于军团首长坚持后一意见,结果抛弃了第一方案,同意了第二个意见,这是不该的。

  翌日2时出发后,计划昼夜兼程的进至化、婺、德苏区(即开化、婺源、德兴之间的一块苏区)。但由于军团首长认为敌人追赶不上,应以两天行程到达目的地,结果未按照原来计划,而直到上午10时左右才开始出发。当日我先头部队已进至化、婺、德苏区(方志敏、乐少华、刘英、粟裕等主要干部随先头部队行动),但刘畴西、王如痴等同志竟迟至翌日午后才到。此时我先头部队除派人与之联络外,并由方志敏同志以政委会负责人的名义,通知刘畴西等同志本日必须通过乐、常封锁线(即乐平、常山),至午后三时我先头部队将要通过封锁线时,接刘畴西同志来信,略谓“部队疲倦,本日不能继续前进”。此时方同志接到刘畴西同志来信后,即召集了几个主要干部会商,认为敌人的主力很可能追上,如今晚不进至基本地区,对今后任务的完成当遭到不少的损失;另方面,认为刘畴西同志那种“屎出不找茅厕”的作风,非派一得力干部前往,协助主力通过乐、常封锁线,必然会发生诸多的困难。于是,首先决定粟裕同志回去随刘畴西同志一起行动(因乐少华、刘英二同志此时伤势尚重,不能随军行动)。后因志敏同志坚持自己随主力行动,要粟裕同志率领先头部队进入基本地区,同时明晚可以汇合;另方面,方同志指示前卫部队,明晚配合地方武装掩护主力通过乐、常线。于是粟、刘、乐三同志随前卫部队行动,志敏同志回去随主力行动。翌晨,我先头部队全部到达基本地区。除通知志敏同志我们业已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外,并根据其指示布置掩护工作,不料主力到达封锁线后,闻敌堡垒枪声,复又折回,且来电告诉我们,明日另走一封锁线通过,谁知数日未闻主力消息,于是除派遣大批当地干部通过封锁线去迎接主力外,并派遣游击部队分头出动,骚扰敌人。后据逃回来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指主力)曾经接连的通过七次封锁线,始终由于决心的犹豫,竟全部折回。结果,化、婺、德的苏区日益缩小,粮食根本无法再找,有的饿了三天未食粒米,有的吃草根树叶,但战士们始终规劝高级首长,应不顾一切牺牲的冲过封锁线。但由于军团首长决心的不够和认敌封锁线是铜墙铁壁,竟宣布有本事的各带多少自找方向出动。可是由于时间的延长,不仅敌人主力全部赶到,且将皖浙赣之保安团队亦集中封锁线之周围,以致敌人使用包围战术,逐渐缩小基地,且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特别对粮食的烧毁更尽其能事。这样一来,将近万人的部队,围困于荒山僻野间,且又各自为政的毫无中心主张,试问将何以能战胜当时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呢?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