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网络大讲堂 > 普及读本  正文

[音频]听读《学习读本》 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十五)

丽水网 - 来源: 莲都宣传   发布时间:2019-03-18 09:35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W020190228720522015600.jpg

  中共莲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加慧


  这个时期,我们进行游击战的范围相当广泛,如从鼎平地区出发,经瑞安、青田、缙云、丽水到达浙西南。而在浙西南,又可以在龙泉、遂昌、汤溪、金华、宣平、松阳等浙赣线以南的一大片地区活动,东进可到永康、武义、东阳、仙居、天台,南下可到云和、景宁、庆元、寿宁、松溪、政和等浙闽边地区。总之,战场比较辽阔。我们常常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对敌人威胁最大、对外界影响最大的浙赣线南侧,有时甚至打到武义汤恩伯的家乡,打到青田高市村陈诚的老家,而且逼近了蒋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当然,到达这些地方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天台山以东,敌情就更加严重一些。有一次,我们准备去打溪口,敌人发觉了,派了三个团来堵截,我们不得不暂时向天台山以南转移,打了一个下午,赶了七八十里夜路,才甩开敌人。第二天,我们才又回头,继续和敌人兜圈子。

  由于我们有了若干公开的、半公开的、秘密的游击基点为依托,部队打了仗,疲劳了,一个晚上的急行军便转到了游击基点。群众是我们的,封锁了消息,可以安安稳稳住下来,休整三五天,侦察好敌情,计划好行动部署,再跳出去打击敌人,开展工作。浙南基本区,是我们的大后方。有时我们也跳到那里去,在那里打击进犯的敌人,或者作较长时间的休整。这样,如鱼得水,我们的活动比前一阶段自如多了。

  此时,浙南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前面已经提到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是从1935年秋挺进师主力跳出包围圈,进入浙闽边,同闽东的同志会师后开始的。首先开辟了瑞平泰地区,接着闽东同志为了相互支持,利于机动,将原属闽东特委的鼎平中心县委(在福鼎、平阳、泰顺边界)划归浙南,使浙南游击根据地的范围扩大到浙闽边境东段。“两广事变”发生后,我们利用敌情缓和之机,在牵制队的掩护和策应下,首先集中力量打通了根据地内各县、区之间的联系,使各基本地区连成一片,然后又调集一批力量,发展新区,扩大根据地范围,打通了温州沿海的交通口岸。1936年8月,我们又与活动于平阳北港地区的一支革命力量会合,这支革命力量是由老共产党员叶廷鹏同志为首组织起来的。原来他在与党失去了联系之后,仍然在那里联络群众,坚持斗争。当挺进师进入浙江,革命形势有了发展时,他又进一步团结了何畏、吴毓、陈铁军、杨进、黄耕夫等一批革命青年,并与北港凤翱乡的群众领袖郑海啸同志一起,在平阳北港和瑞平边创建了一块纵横三十多里的秘密工作地区。他们主动要求闽浙临时省委领导,这样就使浙南游击根据地的范围,由平阳南港扩大到平阳北港一带。1936年11月,我根据地的幅员由浙闽边境东段向北扩展,一直扩大到飞云江中游的南北两岸,包括瑞安、平阳、泰顺、福鼎,以及青田、景宁、丽水、寿宁、霞浦、庆元、永嘉等县的部分地区,纵横五百余里。为加强党政领导,全区成立了浙南和浙东南两个特委,并先后成立了福鼎、平阳、泰顺、桐霞、霞鼎太、鼎太、瑞青泰、永瑞青、庆景寿、丽云边十个县委和一个瑞平泰中心县委,成立了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

  在根据地内,普遍建立了党、团基层组织和贫民团、工会、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建立和发展了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一批地方干部在斗争中迅速成长,如郑丹甫、周钦民、林辉山等同志,后来各担负起了一个县的领导职务。这时的浙南游击根据地,又如头年夏秋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那样了,“党、政、军、民、学、工、青、农、妇、儿”搞得十分红火。

  浙南游击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政策,仍是继续贯彻土地革命的纲领,打土豪、分田地,开始是领导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的“四抗”运动,进而发展到在一些中心区实行包括青苗在内的土地分配。此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逐渐高涨,适当地调整了对敌斗争的政策和口号。如对国民党的乡、镇、保长由镇压改为争取;地方士绅和中等商人,中立的允许自由来去;把“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改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把“欢迎白军士兵杀死官长拖枪当红军”改为“欢迎白军官兵枪口对外和红军共同抗日”,等等。同时还开展了争取城市知识分子的工作。

  活跃于浙东地区的游击队,出没于瓯江北岸的仙居、温岭、三门、天台、东阳、永康、缙云、丽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并以永缙边的金竹绛、黄弄坑为活动中心,建立了党的浙东特委,在特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几个县委,各县委都有自己的武装。其活动区域,主要是仙居、天台、东阳、永康、缙云五县交界的大盘山一带。由于敌人感到威胁很大,视为“心腹大患”,特地成立了一个“大盘山绥靖专员公署”来对付我们。可是他们消灭我军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开始,刘达云、张文碧、范连辉带着部队在这里坚持,以后,张文碧同志到了第二纵队,刘建绪“围剿”时,刘达云叛变了,浙东特委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范连辉同志顽强机智,把散失的部队集中起来,继续坚持斗争。

  一度丧失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这时又得到了恢复,重新组织了浙西南特委,重建了龙浦、龙遂、江浦三个县委及其下属的王村口、住龙等若干区委,在挺进师主力的掩护下恢复工作。他们接受了头年遭受挫折的教训,考虑到浙西南为敌人三省通道,势所必争,决定以秘密工作为主。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不如过去轰轰烈烈,但工作更扎实了,干部和群众更坚强了,对付敌人的“围剿”也更有办法了。

  1936年底,挺进师再次由几百人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达数千人。我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温州、台州、处州、金华、衢州、绍兴地区所属的三十几个县境。我们有了象浙南这样的比较巩固的大块游击根据地,还有了如宣遂汤边区及青瑞边的梅山、李山,飞云江边的五云山等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和大量的分散的游击基点,做到了公开的秘密的互相支持,互相掩护。部队打游击的经验也丰富起来了,可以分散发动群众,也可集中打击敌人,我们在浙江又打开了一个大发展的局面。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