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要闻  正文

科创综合体:布局打造浙西南创新城市

丽水网 - 来源: 丽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09 23:58
编辑:马丽飞 | 责任编辑:叶捷

  不到3分钟,一块直径200毫米、厚2厘米的钢片切割完成。最近,壶镇老牌锯床企业“锯力煌”推出的一款全新智能锯床,将缙云锯床产业推到了全新高度。与之相呼应的是,就在上个月,浙江省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获得2021年度省绩效考核第一,实现两连优。

  丽水这片科创沃土,正在诞生一批“硬核”科技。而科技进步的背后,是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的谋片、布点与连线。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丽水正全力布局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奋力打造浙西南创新城市。”丽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丽水共有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7家,覆盖产业集群产值764.4亿元,涉及企业4791家,集聚了规上企业39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家,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等一大批创新服务机构和高校院所,累计研发投入12.7亿余元,服务企业1.2万余家次。

  各类科创综合体如星星之火,在处州大地形成燎原之势。

  工业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引进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共7家高校院所以及浙江杭诚专利事务所、杭州三高知识产权等20家科技服务机构;

  建成精密测量、力学、EMC等7个实验室,服务业态涵盖检测试验、共性研发、项目申报等14个大类;

  实现服务事项链条化、服务内容嵌入化、服务质量精细化,推动创新服务“最多跑一地”;

  先后邀请省内外高校院所200余名科学家、教授、博士来缙,承接各类活动200余场次,推介项目120多个,以不同方式助力企业创新600多家次,累计实现服务营收1500余万元……

  这是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自2020年扎根丽缙园后,为这片工业区发展所注入的强劲动能。

  “一台大床样式的铁家伙杵在地上,锋利的锯带直直地切割着金属器材,锯切工人在一旁根据设计图样,比对着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实时调整着锯切速度和板材方向。”

  如果你对锯床的印象还停留在以上画面,那就out了。在“锯力煌”生产车间里,排放着即将打包出货的搭载了AI全智能锯切系统——锯匠1.0的锯床,只需将待切割的材料放在指定位置,然后在机器屏幕上输入相应参数,启动按钮便可开始锯切。

  “软件计算的精确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每个环节都有机器自动把关,相比上一代产品,锯床的锯切效率和性能再次提高了30%左右。”浙江锯力煌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斌超告诉记者,公司的锯床产品广泛运用于冶炼、造船、汽车等行业,“目标就是要打破大家对锯床这个传统产业的想象”。

  打破锯床传统产业想象的底气来源于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蹚出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综合体,“锯力煌”对接浙江大学的相关团队开展校企合作,双方联动突破高端精密锯床的关键难题,最终成功转化为科技成果。

  高能级创新载体是创新研发的重要源头、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也是产业迭代升级的深部根基。

  在浙江新劲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熟练地操控全自动化流水线,一个个精巧的零部件鱼贯而出。

  “目前9条生产线中,已有5条实现全自动化。”副总经理武春颖告诉记者,以膨胀阀自动化生产设备为例,29道工序一次成型,效率是原有设备的25倍,“去年新能源产品的年产值增量达到90%,主机的产值增量约为33%”。

  作为龙泉首个百亿产业,汽车空调业近年来实现了从低端维修市场转战中高端配套市场的跃迁,产品也随之向总成型、整机型、科技型方向转型,产值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并成功晋级2021年度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科创之火在产业内全面燎原。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创新之核”的龙泉市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全国唯一的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它如同一个综合集成的“智汇系统”,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一站式公共服务,所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已获得50多个国家的认可。

  农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蔬菜、食用菌、茶叶等产业全程机械化多跨协同攻关是2022年农机装备研发应用的关键发力点之一。而在产茶大县、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松阳,茶产业正在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牵引下加速补齐短版,走上提质增效之路。

  进料、杀青、理条、压扁、成形、炒干、出茶,只需短短一分钟左右,一锅扁型茶就在绿茗峰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完成。在绿茗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新厂房里,这样的全自动智能扁型茶炒制机有近70台,还有其它配套设备30余台,香茶生产线等也即将建成。

  随着大规模的机械化,绿茗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产品品质和产能都有了大幅提升。公司负责人叶洪清也对此颇有体会,“以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要成为掌握茶叶生产所有环节的‘全通’,而现在机械化代替简单重复、高强度、高风险的岗位,劳动力可以从繁琐的岗位中解放出来,分工更加合理明确。”

  在加快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松阳茶产业综合体围绕茶产业转型升级,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计量大学、中华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农林科学院签订了茶产业研发合作协议。着力在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机器换人等方面加强合作,为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2021年12月,松阳县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一批特色产业(茶叶)“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已累计完成标准化茶厂改造180余家,建成智能化加工流水线17条。

  作为松阳茶产业龙头企业,松阳县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涉足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和科技研发,不断拉长产业链,推动茶叶向精深加工发展,形成了名优茶生产、茶粉提取和茶包装制造三大主营业务。

  2011年底,振通宏投资7500万元建成一条年产量达3000吨的茶粉生产线,通过提取、分离、离心、热浓缩、过筛等工艺流程,将低档茶和茶末、茶片等副产品资源加工成速溶茶粉,让茶叶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实现茶叶增效、茶农增收。

  2021年起,振通宏再次延长产业链,探索出了新业态——茶包装制造。7月,企业引进茶包装生产线,每小时产量可达3800罐。

  在振通宏茶业的茶包装生产车间,副总经理田一杰为记者展示了一款自主设计研发的茶罐,看似普通的金属罐,却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它采用镀锡马口铁,罐内覆盖环保可接触的可食用涂层。罐内充氮保鲜,并使用多次密封和固定食品注胶圈等技术,有效解决茶叶保鲜保质难题。”

  随着浙江农业“双强”行动的深入实施,从茶园到茶叶生产车间,松阳茶产业的新变革正在不断酝酿,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

  数字创新引擎蓄势待发

  小贝壳科技文化传媒(丽水)有限公司的团队成员怎么也没想到,常驻上海、杭州、旧金山等国内外大都市的他们,会来到数字企业集聚的遂昌“天工之城·数字绿谷”扎下根。

  而吸引他们的,正是当地加速构建起的数字科创生态圈。

  利用“湖泊+温泉”这一稀缺生态资源,遂昌在仙侠湖畔推出山区特色创新平台“天工之城·数字绿谷”,落地阿里云、网易、Holovis、晶盛机电等一批头部企业。今年一季度,又新招引入驻北京爱玩特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鲸数安云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并与多家数字经济产业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眼下,在这片创业热土上,一个个数字创新企业集聚落户,一批批高端人才加速引进,一个个产业项目酝酿孵化。

  “项目进度非常快,基本在一周内就能结顶。附近的另一个项目预计半个月左右也能结顶。”近日,位于“天工之城·数字绿谷”的Holovis数字文创中心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王鸿洲向记者介绍工程进度。当前,项目建筑工程主体施工、挡墙施工和基础工程施工正在同步展开。经过近半年的追赶施工,这些用于Holovis中国区展示、创作以及上下游产业、文创、科创的建筑已雏形初现。

  Holovis数字文创中心项目的快速推进是遂昌紧抓“生态化+数字化”经济大项目、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围绕数字科创发展平台,遂昌正加快走出一条城市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之路。

  在“天工之城·数字绿谷”湖山汇双创中心,浙江青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专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古代字画,研发人员正在对水墨画做逐色复刻。“水墨画讲究意境和层次,如果用强光扫描会丧失层次感。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把细节还原到宣纸上,实现数字化、高精度还原。”公司总经理盛天明表示,在“天工之城·数字绿谷”,他们不仅能专心提升业务水平,也看到了和网易、阿里巴巴、Holovis等龙头企业合作的机遇,这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共赢是‘天工之城·数字绿谷’创造光明前景的基础。在全年的工作计划中,我们还将与落地企业在数字政府、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遂昌县两山转化中心副主任邵丹青说,当前,与阿里云合作的数字人才培训中心全年培训项目、赋能创新中心遂昌站,与网易合作的图书馆、音乐活动等均已提上日程。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