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要闻  正文

天湖山下远客来 投身革命即为家

——探寻中共云和县委第四任书记周建生烈士的革命事迹
丽水网 - 来源: 丽水网-丽水日报   发布时间:2019-06-03 09:51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五月的周佳山,海风吹拂仍带着丝丝凉意。这里盛开的牡丹花刚过花期,盛极一时的牡丹花事,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古村落,激情岁月里的那段尘封的红色记忆,也在牡丹花事的热闹与喧嚣中逐渐苏醒。

  这个略显陌生的地方,因为一个人,与云和有了割舍不断的联系。这个人就是周建生,中共云和县委第四任书记,曾领导云和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云和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在云和县“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领导小组牵头下,云和县政协、县融媒体中心、元和街道沈庄村等单位组成考察组,专程赴福建省福鼎市周山村等地,探访中共云和县委第四任书记周建生烈士的革命足迹,寻访他的故人,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对周建生烈士的革命事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寻踪调查。

  牡丹花开“红土地”

  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周佳山因为出了多位进士,乾隆皇帝赐圣旨匾褒奖而声名显赫,牡丹花也是当年的御赐之物。牡丹花象征着生命的期待,淡淡的爱和用心的付出。周佳山这片红土地,就像一朵牡丹花,孕育着革命的希望,向闽浙边界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革命的火种。

  周佳山是周山村和佳山村的统称,位于福建省福鼎市东北部佳阳乡,从福鼎市区出发,需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距市区28公里,坐落于闽浙交界的天湖山下,西北与“世界矾都”浙江苍南矾山接壤,东北与苍南马站镇为邻。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闽浙边界“红土地”,曾是粟裕、刘英、叶飞、龙跃等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中共鼎平县委诞生地、鼎平革命发祥地、闽东和浙南重要革命根据地、边界“红色堡垒”。

  周建生的老家在周山村,村头一座三层楼的周山革命纪念馆,掩映在绿水青山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村一级革命纪念馆。

05595345-050b-46c7-a11e-993c8b417b7d.jpg

  周山村一角。

  据福鼎市委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郑昌忍介绍, 1933年,在本村周建生、周钦明、周广达等进步青年的推动下,周山村融进了革命浪潮,并逐渐成为闽浙边地区的革命中心。鼎平县委就是在周佳山成立的,而周建生在鼎平县委的领导下,以周山村为中心,组织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并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

  1935年,为了加强对闽浙边区革命活动的领导,进一步开展革命斗争,中共闽东特委决定在福鼎和平阳边界地区的周山村成立中共鼎平县委,并将福鼎县委领导的上东区、下东区和平阳中心区委划归鼎平县委,开辟鼎平革命根据地,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一张革命烈士英名录静静地挂在陈列馆二楼,简单记录着24位从周佳山走出去的革命烈士的简历,名录第一位便是周建生烈士。这24人,既有游击队员、赤卫队员,也有红军战士、新四军指战员,还有志愿军战士,其中有多位曾经担任县委书记。

  24位烈士,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简历,无声地告诉世人,这是一片星光熠熠的“红土地”。24位烈士,便是24朵为人间带来春色和希望的牡丹花,芬芳满人间。

  投身革命即为家

  周建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周建生入村塾读书,1923年因父病故而辍学。次年到前岐梅树湾村塾任教,薪金微薄,无以养家,又到前岐当店员。1932年,在共产党人王宏文等的影响下,周建生接受马列主义,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7月,周建生在前岐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东区委书记、鼎平中心县委委员、瑞平泰县委书记、平阳县委书记。1937年12月,调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任委员兼秘书,在云和等地领导浙西南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初奉特委派遣组建中共景宁县委工作委员会,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建立泰顺东坑至景宁地下交通线,负责开辟处属特委(浙西南特委改称)与浙南特委的秘密联络点。同年6月调任中共云和县委书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周建生在云和坚持领导反“清乡”斗争。次年夏,中共处属特委执行“隐蔽精干”政策,他转移到云和县山锦和岗头庵发动群众,协助特委解决干部生活问题,并在下寮坑筹建革命武装。1943年4月29日,年仅37岁的周建生在恶劣的斗争环境里,因长期积劳成疾,突染重症,因缺医少药,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不幸病逝于云和县沈庄村横坑。

  周建生参加革命,隐姓埋名,在他牺牲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根本不知道。周建生曾经使用化名“周天生”,对外说自己是鼎周人,福鼎的鼎,周佳山的周,但是这是一个在中国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地名。

9272c340-931e-45ae-af65-ed82ad240af6.jpg

周建生次子周志德讲述父亲的革命事迹。

  对于周建生烈士的子女来说,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周建生烈士育有两儿两女,因为家庭困难,大女儿在年幼时就当了童养媳,小女儿在7岁时夭折。今年84岁高龄的周志德老人,是周建生烈士的次子,父亲在他的印象中很神秘,因为他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就走了。

  解放后,周建生烈士的后人,开始踏上了艰难的寻亲之旅。经多方打听后,周志德和年长自己两岁的哥哥周志鹏得到线索,父亲极有可能在浙江云和一带工作过,由于身份信息、家庭地址、语言沟通等原因无法确定,兄弟俩一次次无果而返。

  后来,周氏兄弟给远在上海、曾任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的龙跃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龙跃能够帮助他们确认父亲的身份。收到求助信后,龙跃高度重视,接见了周氏兄弟,确认情况后,专门致信中共云和县委,确认周建生烈士家属情况。

abfa2c98-cf7e-408d-9dde-ffcdb40a07f8.jpg

周建生烈士后人。

  1965年5月19日,周氏兄弟再次来到云和寻找父亲遗迹。曾与周建生一起共事过的叶光通老人接待了他们,并回忆起当年革命的情形。周氏兄弟得知父亲在云和工作期间,虽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当地群众对待他非常热情友好,大家把节省下来的番薯、芋头、马铃薯等食品赠于他。尤其是周建生病逝后,当地群众的朴实举动让烈士后人尤为感动。

  时任中共云和县委书记的周建生,曾在沈庄村横坑叶光通家养病,他来到沈庄村时,除了跟随他一起革命的8户人家之外,先后发展沈庄村将近20多户30多人,加入革命队伍。

  沈庄村原有内水岗山、外水岗山、沈庄和水口等4个自然村,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沈庄村就有3个自然村先后成立了地下党支部:其中1939年春,中共内水岗山支部和中共外水岗山支部成立;1939年底中共沈庄支部成立。在地下党支部的领导和影响下,沈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也成为了当时国民党地方政府重点盯防的对象。

  当地地下党员和群众,为了保护周建生烈士的遗体不被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反动派清剿,先后3次紧急转移周建生烈士遗体至安全地带下葬。沈庄人三迁墓葬护英魂的故事,至今仍被当地老百姓广为传颂。

  “我有三个感动,一是在父亲病逝后,当地群众到附近村庄买了棺木安葬父亲;二是为了保护父亲的遗体,躲避敌人的清剿,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对遗体进行‘三迁三葬’;三是在‘迁葬’过程中,尸体已开始腐烂,当地的群众用自制的烧酒喷洒消毒,并耐心虔诚地做好迁葬。”寻亲的过程一波三折,父亲也已经无缘再见,云和人民对周建生的情谊,让周氏兄弟感到欣慰。

  红色精神放光芒

  周佳山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当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前往接受革命教育,对于周春逢来说,他更期待每年清明节,到云和给爷爷扫墓,那既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1936年初,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的领导下挺进鼎平地区,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慑于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八十师曾在周山建起炮台长期驻扎清剿,周佳山共有87户人家113间民房先后被烧毁,周建生烈士故居是村里幸免于战火的为数不多的老宅子。

  “这栋房子,当年龙跃等革命先辈,都曾经到过。”据郑昌忍介绍,在周建生的革命生涯中,先后只回过3次家,每一次都很匆忙。

  1936年8月中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前岐李家山召开第十次扩大会议,周建生趁参加会议之机,与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同行,顺道第一次回家。龙跃见他家没有一个男劳力,知道生活窘迫,便从身上摸出6块银元递给周建生妻子。周建生见了,一把抓住龙跃的手说:“这钱组织上正需要用呢!家里地瓜可以收成,生活还能凑合着过。”他边说边将银元装进了龙跃的衣袋里。尽管家里拮据得连盐巴也买不起,但是身上经常带着党的活动经费的周建生,没有挪用一分公家的钱给家里。

  第二次回家,是1936年底,国民党调集10万兵力“围剿”浙南游击根据地。时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的周建生带领地方游击队,参加泰顺峰文战斗。部队突围后,周建生利用战斗的空隙,又一次急匆匆回家乡周家山。

  抗日战争开始后,周建生被调到浙西南工作,任浙西南特委委员兼特委秘书。直至1939年5月,周建生从外地回家探望年迈母亲。这是他投身革命后第3次回家,也是最后一次进家门。这一趟回家,遇上山洪暴发险些遇难。

  这趟回家,周建生感慨地对妻子说:“革命就像我这回涉过洪水奔腾的溪流一样,虽然艰难,而且危险,但只要有坚强的革命斗争意志,就能战胜艰难险阻,革命终究会成功,穷人也迟早会过上好日子。”他沉思了一会,深情地说:“将来革命成功了,一定要在深湾溪上造一座桥,好让乡亲来往方便。革命就是为民造福嘛。那时要是我牺牲了,你活着,就把我的意见转告党组织。”

  一语成谶。周建生这次离家,竟成了他跟家里亲人的永诀!

  “周建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死是云和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把云和建设好、发展好,就是对老书记最好的告慰。”云和县“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县政协办科教文卫与文史委主任邱长书说,在周建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忠贞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为我们建设好童话云和提供无穷的力量。

  硝烟不再,英雄已故。

  红旗不倒,精神长存!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