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县(市、区)  正文

缙云有支“阿婆红歌队”,平均75岁

丽水网 - 来源: 缙云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5-18 10:02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五月石榴红半天,红军进驻黄弄坑,

  星火点燃浙西南,万里长征进延安。

  六月荷花滿塘岸,红军激战缙云占,

  分粮分盐开班房,县长保安抱头窜。

  .......

  双溪口乡双溪口村,一支由8位阿婆组成的草根传唱队,正在古树公园——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第一次会议遗址,向游客们演唱着缙云山歌。她们身着统一的蓝色大襟和围腰,头戴花色包头,敲起自制的竹筒乐器,用缙云方言唱出了浙西南革命历史。

  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给了游客们新奇欢快的体验,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山歌打起了拍子,还有的赶紧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

  “山歌传唱好政策,唱出咱的好日子。”这支山歌传唱队平均年龄75岁,合计年龄超过600岁,她们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山歌”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为山歌赋予新的使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史学习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将当地的党史内容编成山歌,这种体现形式创新、视角新颖,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再通过阿婆来传唱,特别有岁月感。我们从红色精神中吸取养分,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把革命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源动力。”来自丽水的游客陈敬新感慨地说。

  缙云山歌,是民歌体裁中的一种,它既继承古代诗经和唐宋格律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又融合当地方言俗语和唱腔,是当地人用来歌颂生活、抒发情感的民间艺术形式。

  双溪口村的群众,自古就喜欢唱山歌,银丝满头的阿婆们口里唱出的山歌,嘹亮而遥远。村文化员潘少华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2018年,邀请村里会唱山歌的8位阿婆组建传唱队,整理曲谱、编排新歌。

  潘少华介绍,村民喜欢以山歌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憧憬,对好政策的赞叹。山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步伐来到了今天,阿婆们还会以故事的形式,唱出对党的感恩之情,见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喜悦心情。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双溪口乡又是红色革命老区。传唱队就将浙西南革命精神与缙云山歌结合起来,创作出一首首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

  现年78岁的潘月苏,是传唱队的队长,也是队里为数不多的识字之人。生长于革命老区,对当下的幸福生活她很有感悟,“我们打心眼里热爱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你看,我们个个吃得饱、穿得好,早晚大伙在一起,跳跳舞、唱唱歌、打打鼓,时不时还能唱首红歌给党听,晚年生活幸福着呢。”

  山歌来源于劳动生活,演出队里不少阿婆在长期的积累中,能唱200多首山歌。但现在对于上了年纪的她们来说,要学唱并熟记一首首新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年轻人半个小时就能背下的歌词,阿婆们往往要花上二三天。

  85岁的吴松仙,是队里最年长的,由于不识字,她便向人仔细请教每一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实在记不住的字,就用图画代替,方便记忆。

  记者在吴松仙记录的小本子里看到,一首首歌词上,做满了一个个只有她自己才能看懂的记号。

  为了尽快掌握歌曲,队里记忆力好、能力强的部分队员,便将歌曲一句句传教。劳作的时间,成了阿婆们练习的好时候。

  队员邢金苏告诉记者,平时上山采茶叶是唱歌的好时机,边练边记,说说唱唱、唱唱说说,就不会忘了。

  如今,这支演出队已创作出5首红色山歌。阿婆们不计报酬、歌唱党史的热情,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看,这也让阿婆们很受鼓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

  “五一”南乡旅游季暨2021麦浪乡村音乐节上,传唱队经过精心准备,精彩的山歌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对于未来,阿婆们希望有机会能走上乡村晚会、红歌比赛等大舞台,将红色山歌唱给更多的年轻人听。

  潘少华则表示,今后山歌传唱队会编出更多的红歌,融入更多的浙西南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来源:缙云新闻网 作者:钭小亚 赵霞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