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县(市、区)  正文

守望安岱后

丽水网 -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9 15:52
编辑:王沁芳 | 责任编辑:叶捷
  群众是最好的传颂者。历史,总是在一次次的复述中,愈加生动鲜活。

  安岱后村,一个偏远的山村,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在向各地访客叙述那段历史——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此的斗争岁月。

  安岱后村隶属于松阳县安民乡,位于松阳、遂昌、龙泉三地交接处,是浙西南群山腹心之地,偏远闭塞、易守难攻、民风淳朴。

  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了安岱后,以此为中心据点,在浙西南开展三年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运动,并与当地的革命志士陈凤生、陈丹山等开辟了浙西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初春时节,坐在安岱后村的丹凤亭内,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都能讲述一段红色故事:有红军桥上露宿红军的爱民过往,有红军对战敌人的壮怀激烈,有交通员迂回送信的曲折惊险,有百姓自发保护护送红军的鱼水深情……每一段记忆,都在还原着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印记。

  当漫山遍野红旗飘扬,当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红色基因”在安岱后一代代传承,“党的恩情”在安岱后一次次歌颂。

  在安岱后村粟裕旧居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封泛黄的信,信上写着:“陈秉良同志:你好!你托人带给我的笋干收到了,谢谢你的关心。一九八一年新年到了,寄上糖果一筒,向你和全家表示祝贺……”落款人:粟裕。

  改革开放后,安岱后村发展农业生产,村民们吃饱了肚子、穿上了新衣,念念不忘当年在此闹革命的红军。40年前,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陈秉良和村民一起,给远在北京的粟裕将军,捎去了带着浓浓思念之情的笋干。很快,粟裕将军就给老乡们回了信。

  “粟裕将军的回信,极大地激发了全村人的干劲。”陈秉良回忆说,1984年,公路通到了安岱后村,乡亲们纷纷走出大山,山货也运到了城里,村里解决了温饱,向着小康路上奔去。

  如今,安岱后村已经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景区。近年来,陆续投入了1200多万元,经过修缮和保护,恢复开放红军主会场、红军桥、挺进师机关和浙西南特委旧址等20多处红色景点。村口还建起游客接待中心,集游客接待、红军商店、红军影院、休闲书吧等于一体。

  “红绿”融合拓宽了发展天地,沉寂已久的安岱后迸发出了新活力。村民们种粮种菜育茶叶开办民宿农家乐,还有不少人外出闯出一片天,当上了老板。留守的村民自发担任起义务讲解员,向各地游客讲解安岱后的昨天和今天。目前,全村乡土导游就有20多位。

  陈吴福今年66岁,当过兵、担任过村干部,现在是村里的义务讲解员。碰到有团体游客前来,陈吴福就会带着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故事、瞻仰革命遗址。“我父亲是一名老交通员,曾经给红军送过信。我讲的都是上辈人传下来的,都是鲜活的故事。”陈吴福介绍。

  红色旅游唤回了外出的村民,陈诺夫妻俩回到了安岱后,开办了农家乐,专门做“红军餐”,每年盈利5、6万元。现在,陈吴福讲解的时候,时常把二女儿陈诺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期待她早日“接班”,成为红色故事的义务讲解员。

  传承,是最好的守望。

  今天,“红色种子”生根发芽,在绿色大地上成长。“安民乡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这片深深烙上红色烙印的土地上,正在加速形成“红绿古蓝”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安民乡党委副书记牟伊婷介绍,近5年来,全乡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

  记者 邓其锋 麻凯程 通讯员 叶琳 图 兰雷伟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