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县(市、区)  正文

这里是浙东游击根据地,是粟裕大将、张文碧少将、刘亨云少将来过的地方,是一个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村——

缙云黄弄坑的红色追忆

丽水网 - 来源: 缙云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5-06 16:21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1936年,粟裕亲率部队转战到缙云,在三溪黄山岭与“追剿”而来的国民党军队激战,然后转战到壶镇,在黄弄坑找到张文碧、刘亨云等第一纵队余部人员……”近日,县档案局的党员和黄弄坑的党员们在“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共同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自2016年4月黄弄坑“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成为缙云县各单位开展党建活动的重要教育实践基地。是“缙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丽水市红色基因党性现场教学基地”。

  馆内,有一条长30米、高7米的壁景墙。壁景墙上的文字图片,还原了先烈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事迹。

  壶镇镇旸村村黄弄坑自然村,是浙东游击根据地的革命老区村,该村是1930年红十三军第三团战斗过的地方,又是红十三军第三团余部浙西工农红军独立团,开辟建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东游击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从1935年6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奉红军挺进师政治委员会之命,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出发,转战到浙西南以东地区的缙云、永康、磐安(时分属东阳、缙云、永康、仙居数县)、东阳、仙居、青田、永嘉、天台、临海、黄岩、新昌等十余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挺进师师长粟裕率领的师直属队和挺进师其他部队,也转战过浙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挺进师的斗争,扩大巩固了浙东根据地的游击区域。

  1936年4月,粟裕率领部队第一次到缙云,转战越王山、越陈、雅亭等村后离开缙云。同年6月,粟裕从报纸上得知第一纵队在浙东一带活动,于是又一次亲率部队转战到缙云,在三溪黄山岭与“追剿”而来的国民党军队激战,然后转战到壶镇,在黄弄坑找到张文碧、刘亨云等第一纵队余部人员。期间,红军挺进师严明的纪律,爱护老百姓的优良作风,给缙云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候我才七八岁,后来听父母和村里的老人说,当时红军向群众购买食物和用品,都照价付钱。红军向村民买了一头七八十斤重的毛猪,付给18块银元。”今年90岁的老人陈弟文回忆道,“村里各家各户将门板卸下来,给红军当床板。红军离开时,将门板都安装回了原处。”

  1936年7月,浙西工农红军独立团与第一纵队在黄弄坑冷岙会师,巩固扩大以缙云黄弄坑、永康金竹降为中心的浙东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到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第一纵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浙东游击根据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时期建立的一块根据地,是一块共产党员、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用鲜血浇灌的红土地。

  现在黄弄坑还有三个革命遗址点:一是冷岙山背“红军屋”;二是粟裕在村头苦槠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地;三是挺进师一纵队驻地。黄弄坑曾经住过三位共和国将军:粟裕大将、张文碧少将、刘亨云少将。目前挺进师一纵队驻地老房子已经倒塌。

  当年红军屋主人的儿子陈长生被国民党杀害。村民中有丁香妹、陈长福、陈章印、陈庆元等为红军当交通员,站岗、放哨、扛枪、送饭、送信等,做了很多事情。

  “当年,为迎接红军,我父亲陈庆元还和一位名叫陈文勤的人一起到杨桥头接过粟裕将军。”今年75岁的陈浙良老人说起这段佳话至今仍无比自豪,“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起。”

  如今,“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用鲜红的底色,注魂赋能,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

  至目前,“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已接待300多个单位前来参观学习。还吸引了上海、杭州、诸暨、金华、永康、磐安、丽水、景宁、松阳、青田等地许多单位和个人纷至沓来。参观学习人数达10万余人。

  现在,黄弄坑的村民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吃苦耐劳、朴实无华,拼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壶镇镇旸村村村支书卢书生告诉记者,旸村有良好的乡愁文化和红色基因,他们将依托这两大亮点,致力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人接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