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县(市、区)  正文

从革命老区成为红色旅游热土——建国七十年王村口蜕变路

丽水网 - 来源: 遂昌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4-23 16:08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提起遂昌革命老区,不得不提的是红色古镇王村口。

  作为遂昌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建国70年来,王村口镇依托红色文化,将红色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姿态,谱写了一首精彩绝伦的红色古镇蜕变进行曲。

  革命老区沐春风

  王村口镇距离县城50多公里,这里青山绿水环绕,自然风光优美。

  过去,这里人烟稠密,贸易兴盛,是乌溪江上游的口岸,水路与衢州相通,陆路与龙泉、江山、福建浦城相连,是浙西南重要交通要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乌溪江水库建成,王村口这个重要的水上交通口岸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王村口原本的陆路交通也难以跟上时代步伐。

  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一度制约着王村口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本世纪初,石王公路顺利通车,古镇发展迎来春天。“原本,遂昌县城到王村口需要近3小时,石王公路通车后,车程只需1小时左右。”原王村口镇副镇长、王村口镇退休返聘干部邹建荣说,石王公路通车,为王村口古镇发展插上了翅膀。

  石王公路只是王村口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多年来,51省道遂昌王村口至老虎跳公路改建、南尖岩至王村口通景公路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个个促发展、利民生的项目接连实施。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变图正在徐徐展开: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经济、通景道路、文化生活……老区人民最关切、最牵挂的民生事业,都呈现出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在王村口发展的时间轴上,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王村口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热潮,环境大整治场面随处可见,古镇主路口建设、月光山路改造、民房外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管线落地等项目快速推进,为建设“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红色古镇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

  当年,王村口镇顺利成为2017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省级样板,入围了首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

  “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服务的提升、环境面貌的改善,为古镇红色旅游发展、革命精神传承夯实了基础,更助推着古镇美丽经济节节攀升,精神文化不断积淀。”王村口镇党委书记斯科说。

  红色旅游掀热潮

  80多年前,“红色”之种在这里播撒。

  80多年后,“红色”之花在这里绽放。

  从曾经的鲜为人知到如今游客纷至沓来,建国70年来,浓缩了这颗“红色”种子在王村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

  70年来,王村口镇立足红色“基因”,不断耕种“红色山水”,传承“红色精神”,不仅打造出集“红色体验、文化教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红色之旅”,也完成了“红色旅游”向“红色经济”的蝶变,为老区群众带来了真正的“红利”。

  寻访粟裕将军足迹,缅怀红军英烈;宿红军客栈,唱红军歌,尝红军菜;置身天然氧吧,品味遂昌清茶……如今,走在王村口的1935文旅街区,白墙灰瓦的古民居与狭长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红色历史与古镇70年水乳交融的发展。而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宏济桥、挺进师师部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地,既承载着老区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也是红色旅游在这里蓬勃发展的最真实写照。

  对此,来自北京的游客黄奕俊深有感触:“没想到遂昌还有这样一个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整个浙西南都独树一帜,非常有特点。”

  事实上,像黄奕俊这样倾心于古镇“红色文化”的游客,仅仅只是王村口红色旅游“热销”市场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王村口镇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红色旅游的热潮仍在继续。近几年,王村口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与古镇旅游、乡村休闲、红色传承、生态产业等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红军万岁、隐形五角星、古镇记忆墙、红色绘画标识等红色元素项目,并着力壮大教育培训产业,打造具有历史感、革命感、厚重感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使古镇从先前单一的“红色观光”向“红色体验、文化教育、度假养生”转型,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功能和品位。

  “跟改革开放初期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看着眼前古色古香、独具特色的1935文旅街区,现年79岁的古镇村民张文强感慨颇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乘着乡村旅游这列快车,王村口正以自身独特的红色文化,走在老区转型发展的阳关大道之上。70年发展,迎来了这片红色热土的新生,70年奋斗,也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不竭动力。如今,这颗红色“种子”仍在生长,这朵红色之花还在继续绽放,这片红色土地的旅游之路也仍在前进。

  “挺进”精神谱新篇

  红色基因根植大地,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对于革命老区王村口来说,“红色”既是老区发展始终坚定的底色,也是历史留给王村口最大的财富。

  天后宫、蔡相庙、粟裕同志纪念碑……传统文化如何挖掘,红色基因如何传承,建国70年后的今天,王村口镇给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从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到竭力培育文化基因,从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到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70年来,王村口始终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视为老区发展的源动力,传承历史文化,发扬“挺进精神”,谱写了一出革命老区文化大发展的新篇章。

  现年86岁的华礼喜是这段文化发展进程的见证者。70年来,他亲历了古镇红色基因的进化史,也亲眼目睹了传统文化“重生”的故事:“我当年跟着粟裕将军参加过战斗,现在看见古镇的那些革命遗址、古建筑都还保留着,心里就特别感动。”

  如今,无论走在古镇的哪个角落,似乎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厚重的红色韵味。“我曾去过陕西延安和海南万泉河红色娘子军旧址,但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王村口。”一位上海游客这样说。

  优越的文化禀赋不仅带来了火爆的旅游市场,也带来了老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2016年,王村口镇创新成立了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完成了由单一的红色文化传承向红色教育培训产业的升级。

  红色课堂讲授、红色体验传承、红色行军拉练和红色拓展训练……借鉴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模式,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成立之初就定位了“培训层次多样化、课程设计人性化、教师队伍多元化、运作模式市场化”四大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干部培训的特色新路径。

  今年以来,随着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全面铺开,王村口镇迎来大批学员,他们在这里参观挺进师纪念馆、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遗迹,缅怀红军革命先烈,学习红军精神。“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既能让青年干部重温革命故事,重忆红色精神,进一步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又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王村口镇打造教育培训产业这一举措,培训中心老师吕春和尤为推崇。

  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不仅让古镇成为浙西南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圣地,也借助旅游产业的壮大鼓起了老区人民的腰包。“集镇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也在教育培训的带动下得到了大幅发展。”斯科说,下一步,他们将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大抓项目,大谋发展,尤其是要聚全力打造国家级的红色旅游示范小镇,再创“两山”转化新篇章,实现美丽幸福大花园建设升级版。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