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县(市、区)  正文

走进革命遗址

丽水网 - 来源: 遂昌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3-27 09:32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走进革命遗址之红色古镇王村口

  从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驱车约50分钟,便来到了红色古镇王村口。1935年,刘英、粟裕带领工农红军挺进师开辟了以王村口镇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含王村口红军挺进师师部旧址(程氏古民居)、红军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天后宫)、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和粟裕演说会场旧址(宏济桥)等在内的王村口红军挺进师革命旧址群在1997年8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列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7月被列为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红色古镇,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史。

  革命遗址一:

  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和粟裕演讲会场旧址——宏济桥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记者走在宏济桥上,只见桥头两旁的店铺内人来人往,独门佳酿店主毛建英正忙着招揽过往的游客。“这座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王村口的主要商品市场,人们在这里进行各种商品交易,非常热闹,虽然此后有些落寞,但是随着1935文旅街区的开放,这座桥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趁着休息的空档,她向记者介绍起了这座桥的发展史。

  其实,在许多老区人民眼里,这座桥不只是一座普通的桥,更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与一代又一代的古镇人民一道聆听着革命的号角,为老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王村口镇位于两溪汇聚之处,四座桥梁连通两岸,其中最古老的就是宏济桥,曾为通衢入闽的要津。此桥明代始建,初名济川石桥,后几经修建,光绪初改名宏济桥,现为X脚架木梁廊屋桥。宏济桥主桥和东、西引桥全长34.97米,宽4.8米,高7.5米。

  解放前,这座桥是王村口唯一的水上通道。1935年8月26日,红军挺进师第二纵队政委、中共王村口区委书记洪家云在桥上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王村口苏维埃政府。1936年6月,粟裕率部智取王村口,恢复浙西南游击区,又在此桥上召开群众大会,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焜主持,粟裕作宣传演讲。

  如今的宏济桥,没有了当初的枪支弹药味,却多了几分历史的韵味。记者走上桥去,看雕栏画栋,眺远方美景,顿觉别有一番滋味。经过岁月的洗礼,它的身上,写满了王村口人民推翻压迫、取得幸福的历史故事。和记者一样,成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们,尽管与那个年代相隔甚远,也依然对那段历史熟记在心。直到今天,粟裕这个名字仍然牢记于遂昌人民心间。

  革命遗址二:

  挺进师主要领导人办公场所、挺进师政委会会场、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旧址——蔡相庙

  记者迈步古镇街巷,可见沿街古民居群白墙灰瓦,马头墙连绵成片,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而蔡相庙就坐落于桥西村街道中心转角处,建筑风格古朴威严。

  据记者了解,蔡相庙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初年和民国初年曾二度修葺,大门朝东南,正屋坐东北朝西南,二进三开间,东侧五显殿一进三开间,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499.36平方米。

  1935年7月,挺进师师部进驻王村口后,此处成为挺进师主要领导人办公地、挺进师政委会会场、王村口苏维埃政府驻地。1982年,镇政府在此设立镇文化中心。2006年,中共遂昌县委对该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布置遂昌革命斗争历史油画展览。

  在镇文化中心内有一位56岁的文化员——吴达荣,自他20岁参加工作以来,30多年坚守文化阵地,充分利用蔡相庙的资源,为老区人民提供娱乐、学习场所。“白天放录像、看表演,晚上放电影,以此来丰富老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吴达荣说。

  其实,吴荣达不仅是镇文化员,他也是蔡相庙的管理员,不仅要确保蔡相庙的每日开放,还兼顾着庙内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2018年,王村口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在蔡相庙旁设立实践朗读角,4000多本书摆满了书架,一时间成了老区人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位。在吴荣达的管理下,庙内干净整洁,书籍分类摆放错落有致,借阅登记井然有序。

  吴荣达说,王村口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来,庙内的人气也旺了起来,如今的蔡相庙正焕发着新活力。

  记者 蓝叶佳乐

  革命遗址三:红军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天后宫

  近日,记者来到红军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天后宫,该旧址位于王村口镇政府所在地,原系福建会馆、妈祖庙,又名天妃宫,始建于1794年,1858年被毁,1892重修。在现场,记者看见旧址坐东朝西,两侧台沿青石围栏,当中14级石阶至街路,路外即乌溪江。据记载,旧址主体建筑二进五开间,面宽19.89米,进深33.87米,面积673.67平方米。

  “以前,刘英、粟裕就是在这个戏台上举行八一誓师大会的。”天后宫管理员黄关炳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7点便准时来开门,每天接待游客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据介绍,为了保障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把国民党武装调出中心区域,粉碎国民党浙江省当局的“进剿”计划,1935年7月25日,挺进师政委会在王村口蔡相庙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会议决定:主动出击,开展八一示威大行动,进行缴枪、扩红大竞赛,进一步扩大红军的影响,发动群众,把革命烈火燃烧得更旺,把革命形势引向纵深发展,以此纪念八一。7月29日,挺进师在王村口天后宫举行八一誓师大会,刘英作动员报告,粟裕部署军事行动。会后,挺进师袭击了衢州、龙游等地的大小城镇19个,缴获长短枪100多支、轻机枪2挺,扩充红军新战士40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游击根据地建设和革命形势发展。

  1987年3月,中共遂昌县委在该址设遂昌县革命斗争史展览;2005年6月,改设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斗争史王村口陈列馆(遂昌县革命斗争史展览于2003年6月改设到大柘泉湖寺中共遂昌支部旧址)。

  革命遗址四:粟裕陵园

  近日,记者走进王村口镇月光山公园。一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整齐排列的树木绿意盎然,两株玉兰树挺拔而立,粟裕陵园便掩映在这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如今,月光山粟裕将军陵园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瞻仰的干部、群众、学生络绎不绝。

  “我们趁着周末的时间专程来到这里瞻仰粟裕将军,先烈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弘扬和传承。”来自嘉兴的刘女士一家在粟裕将军纪念碑前敬献花篮、鞠躬。

  戎马一生的粟裕将军,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率部在包括遂昌在内的浙西南、浙南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三年。1935年3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率部队由闽北入浙,创建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谱写了浙西南三年游击战的壮丽诗篇。粟裕将军在王村口浴血奋战,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4年5月15日,遵其遗愿,中央军委办公厅同志和将军的亲属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王村口月光山上。

  粟裕同志纪念碑两旁的两株玉兰树,是1985年4月粟裕将军夫人楚青赴此地奠扫将军英灵时,在纪念碑前亲手种下的,如今已有34年历史。楚青还题诗:“当年鏖战此山中,热血染得乌溪红。鱼水相依深情在,浩气长存月光峰。”

  革命老区遂昌人民通过各种方式,纪念和缅怀粟裕将军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1985年4月5日至6日,隆重举行了粟裕同志纪念碑(亭)和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亭)落成典礼。1997年8月,含该址在内的王村口革命纪念建筑群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列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7月被列为浙江省党教育基地。

  记者 李杰

  革命遗址(五):红军挺进师师部旧址(程氏古民居)

  走过宏济桥、蔡相庙,在白墙黛瓦的红色古镇弄堂里穿行,不经意间就来到了红军挺进师师部旧址(程氏古民居),推开那扇古老笨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四合小院,精致的雕花檐角,彰显着这里曾有过的显赫,而正厅里一副红色画报,则将记忆拉回了那个烽火燎原的红色年代……

  随行的镇干部告诉记者,程氏古民居建于民国初年,原系桥西村程氏住宅,土改时分给多户农民,1935年7月,红军挺进师师部进驻王村口时,此宅成为挺进师师部机关驻地,刘英、粟裕及师部机关人员住此。“这栋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前临街后临溪,为五开间两厢式楼房,建筑充分利用了地势,正屋第二层与厢房地平,底层底下2.79米……”在镇干部的带领下,记者先来到了一楼,一楼为厨房,土灶台上还摆放着当年使用过的热水壶、漏勺等工具,而在二楼,有精致铜锁的柜子、帽檐宽大的草帽等物件保存完整,无一不见证着那段历史——挺进师创建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掀起了浙西南革命高潮,浙江由此成为挺进师发展壮大的发祥地、策应红军长征的主战场。

  “因为年代久远,这幢建筑已经多处损坏,前期的修复工作已于2018年完工,后期的修复工作则还处于设计阶段。”镇干部告诉记者,待建筑修复完成后,将继续对外开放。

  记者 蓝怡俊 通讯员 林巧妹

  革命遗址(六):北上抗日先遣队及红军挺进师战场遗址(白鹤尖)

  沿乌溪江溯流而上,途经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再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步行约5分钟,便来到了位于王村口镇桥西村西南端的革命遗址白鹤尖,谁能想到这不起眼山坡上的小亭,却有着轰轰烈烈的革命故事……

  走进白鹤尖,首先看到的是一方墓碑,该墓为2011年5月15日迁立,墓碑上刻有“刘意会、周赵民等三位红军战士之墓”的字样,墓碑后侧是四柱四角攒尖亭,亭面阔3.83米,四周望柱护栏,东侧山路通行。

  这里的红色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1934年12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洪家云部首次袭取王村口时首先攻占该地,之后浙江省保安司令部急调保安第三团第八连进驻王村口,洪家云部担心群众受遭殃,在侦明驻王村口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后,制定了分三路袭取王村口的行动方案……”随行镇干部向记者介绍道,1935年1月,洪家云部200余红军,按预定方案进攻王村口,第一路红军首先攻占白鹤尖,迅速缴了敌哨兵的枪,俘获敌哨兵,然后勇猛攻入桥西村。1935年7月,挺进师驻王村口后,在此布兵驻守,筑有战壕等。1935年9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游击根据地,洪家云率部坚守王村口,在此浴血奋战。1936年6月,粟裕率部智取王村口时,又首先进占此地。

  “白鹤尖是王村口北端的制高点,是扼制王村口焦滩方向敌兵进犯的咽喉要塞,因此是兵家必争之地。”随行镇干部告诉记者,为纪念白鹤尖的红色历史,1985年,遂昌县人民政府便在此修建了红军亭。

  记者 蓝怡俊 通讯员 林巧妹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