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5月份,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发生盗窃电瓶车电瓶案件,同一小区多次被盗,住户反映强烈。多个现场均发现案犯有戴手套作案的习惯,且现场一无所获,未发现有效的痕迹物证。
5月的一天,再一次接到电瓶车电瓶被盗,朱青一如既往地赶往现场,虽然再次看到手套痕迹,他还是对案犯可能触碰的地方认真勘查。
当检查到电瓶车电瓶底部时,发现有一个地方需要手指头深入才能扣除卡扣,朱青认为戴手套无法进行拆卸,随即将该部件拆卸回单位,进行处理,最终处理出半枚痕迹,通过比对,确定了案犯,后破获了系列盗窃电瓶车、电瓶案件。
蛛丝马迹寻“真相”
2012年的秋天,水阁派出所接到报案,在水阁上桥老村的一美容厅内,有一个中年女子惨遭杀害。到底怎么回事?朱青和同事们立刻前往勘查现场。整个出租房内弥漫着血腥味,让人窒息,女子身上有多处伤痕,房间内地面、墙上到处都是血迹,现场除了四溅的鲜血和散落的头发外,并未发现特别有价值的物证。
正值暴雨天气,朱青和同事在恶劣的天气和弥漫血腥的环境下一呆就十多个小时,只找到半枚残缺的鞋印痕迹。
从晚上到凌晨,一刻无休,大家身体又乏又累。天已微亮,现场周边围观者越来越多,现场堪了一遍又一遍,深怕漏过一点物证。当同事送来附近早餐店购买的包子,朱青与同事接过包子就在现场边吃边讨论是否还有未勘查到位的地方,他笑着说:“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各种恶心、血腥的现场,再说补充点能量才能继续工作下去。”虽然有半枚鞋印痕迹,但是茫茫人海,怎么去找这个犯罪嫌疑人呢?
开发区公安分局高度重视,在接报案后就对进出开发区的出入途径进行设卡排查,并对辖区大范围搜索,对可疑人员进行排查。但是十几个小时过去,查到一些可疑人员,但未有真正突破。当现场已经堪无可堪后,吃着包子的朱青想,回单位看看可疑人员的鞋印痕迹,死马当活马医,碰碰运气。
“你把脚抬起来。”一只只地仔细看,当看到一个被带回派出所可疑人员的鞋子时,朱青心跳瞬间加快,此鞋印同现场鞋印非常相像。朱青立马要求该人员将鞋子脱下,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鞋面上看到一点芝麻大小的血迹。“就是他,跑不了了。”心中兴奋得拿鞋的手都有点颤抖,但还是装着很随意地问了一句:“你知道你今天做了什么事情吗?”原先低头的男子,抬起头,与朱青四目相对,空气瞬间凝固,过了好半晌,该男子才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干的。”“你干了什么?”朱青穷追不舍。“我杀了人。”该男子低声回答……最终案件得以顺利告破。
小事情大温暖
勘查现场原本就是一件比较枯燥、而且磨人的事情。没有一定的耐心和钻研,这条路很难继续走下去。“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个身份。”民警朱青告诉笔者,在工作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犯罪现场。但是也曾经遇到一件温暖的事情。2015年夏天,一个来自南京的男生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带着公司的仪器,在松阳到丽水的大巴车上,不小心将价值2、3万元的仪器丢失了。
接到报案,民警朱青进行现场勘查,由于监控数量少,通过监控手段入手很难,而且大巴车已离开,现场无任何条件。通过监控查看,在一个路口有一个男子提前下车,拎走了一个行李箱。监控远,无法判断是否就是被盗的行李箱。“画面很模糊,但是我们发现有个穿着厂服的男子骑着电瓶车过来接他。”民警朱青回忆,仅仅只有厂服这么一个细节可以入手,仿佛大海捞针,但是作为一名警察,他们还是义不容辞地连夜帮忙寻找。
由于开发区工厂比较多,但朱青和同事还是根据电瓶车驶离的方向,对沿途的十几家企业一一走访,查问是否认识该类型厂服。找了十几家企业,才找到了相类似的厂服,之后对该厂300多工人一一询问。
“当我们询问厂里工人是否在前一个晚上接朋友的时候,通过耐心的查问,终于有个工人和我们说开电瓶车的就是他。”根据该工人提供的线索,我们找到了当时拿走小伙子行李箱的男子,箱子原封不动地放在角落里。
虽然事情很小,但是我们看到小伙子找回自己箱子的时候都快流泪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工作,这些仪器对我来说很重要。”小伙子紧紧握住朱青的手,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示自己的感谢。
像朱青这样一群通过现场还原事实,让死物开口说话的技术民警,每天奔走在每一个案发现场,搜索着现场每一个角落,他们自嘲是现场的拾荒者。他们与千千万万侦查民警一样,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默默地坚守着人民的幸福。
通讯员 杨世丹 屈鹏